组织工作

【概况】  2013年,东台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充分履行部门职责,自觉融入发展大局,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党员发展工作  年内,进一步推进优化发展党员工作,全市有党员66208人,其中当年新发展党员723人。在新发展的党员中,女性党员255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35岁以下党员470人,高中(中专)文化及以上党员593人,在工作一线的党员598人。
东台市2013年度党员队伍结构情况表
表1
类  别 项    目 人数
党员总数 合    计 66208
性别 53560
12648
年龄 35岁及以下 10430
36岁~45岁 10794
46岁~54岁 12688
55岁~59岁 7568
60岁及以上 24428
学历 研究生 290
大学本科 8118
大学专科 9802
中专 6191
高中 16725
初中及以下 25082
职业分布 机关 3332
企事业单位 10629
非公企业 10384
其他 41863
深入学习中央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一是扎实抓好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分期举办全市党员干部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通过开辟学习专栏、开设专题讲座、上传《中国梦》等课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镇区、部门领导干部撰写理论学习文章286篇。二是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在思想准备上,下发教育实践活动读本,组织学习中央领导讲话和相关文件精神,宣传上级决策部署。在组织准备上,组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先期启动相关工作,征求意见建议2200多条。在实践准备上,扎实推进“评定升”活动,全市11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三解三促”(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市委常委会和87个镇区、部门党委(党组)相继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立改立行。三是持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分批次举办政法、外经、招商引资、青年和妇女干部等专题培训班25期,对3500多名干部进行封闭培训。组织34名县处级领导参加网上“干部在线学习”,全部超额完成学时学分任务。注重提高培训层次,举办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全市45名企业高管参加学习。选派干部上挂锻炼,2名科级干部圆满完成上挂中央国家机关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突出优化班子结构,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坚持重点岗位重点配备,有针对性地选配21名党政“一把手”。加大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配备力度,43名同志提拔到一线领导岗位。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对在重点部门、热点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61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交流。全年调整变动科级干部235人次,其中提拔68人;对179名任同一职务5年以上的中层干部进行轮岗,全市共调配中层干部322人次。二是大力选培年轻干部,完善队伍梯次配备。按照“民主推荐、公开选拔、跟踪培养”原则,一次性选拔90名科级后备干部,安排29人到“四区”(东台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城东新区、西溪景区)、东台镇和信访岗位挂职锻炼。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推行挂职工作月报、不定期查岗、专题培训等制度。注重在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采取定向推荐、定向选拔等方式,适时将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四区”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推上领导岗位。三是从严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健全干部监督组织体系,组建干部监督“三员”(干部监督督导员、监督员和联络员)队伍。建立与重点工作督查责任单位定期沟通机制,坚持在重点工作中了解干部行为、能力和实绩。强化预警意识,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关爱提醒制度。充分发挥“审计”与“信访”监督职能,对10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和任中审计,涉干信访全部办结,相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推介。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夯实人才工作基础。不断加大人才投入,设立1.35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22名领军人才2700万元。加快本土人才培育步伐,7名人才获批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5名企业高管成为省、盐城科技型企业家,12名科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专题培训。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组织80多名科技拔尖人才进行免费体检。二是坚持高端引领,突出人才以用为本。全方位开展引才系列活动,第三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签约人才数量和质量均居盐城各县(市、区)前列。成功举办南京(东台)科技人才恳谈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25项。发挥省“科技镇长团”校地纽带作用,先后组建8个创新联盟、30多名专家教授到东台创新创业。全年成功申报省创新团队1个、“双创”人才5名,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到东台投资兴业。三是坚持协调发展,统筹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统筹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明确村“第一书记”人才强镇特派员责任,遴选企业党务“红领”担任人才强企联络员。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对机关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行补贴与奖励,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近千名。连续第六次获得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殊荣。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本领。通过“三荐三考”(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民意考察、实绩考评、知识考试)方式遴选1948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两委”(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提供人才储备,1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两委”正职。注重能力建设,推荐43名村“两委”成员赴台湾和省里参加培训。选派60名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挂任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后进村三年计划”项目获盐城基层党建项目模型设计大赛特等奖。二是建强活动阵地,健全服务体系。实施新一轮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改、扩)建42个,落实财政补助220万元。培植30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打造城东新区党群(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设社区“党民联席工作站”,“社区党建‘连心工程’”等项目模型入编盐城党建项目模型库。实施远教“网上村村通”工程,村级远教站点设备全部更新,电教专题片《老张的梦》荣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三是创新实践载体,拓展服务渠道。创新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活动方式,“远教统一活动日”被评为省优秀学用工作案例,12个基层党组织受盐城市委组织部表彰。在农村,开展党员干部创业竞赛,1950名村干部创办领办致富项目,三仓现代农业示范园获全省“十佳村官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称号;在社区,推广“道德法庭”、“党民连心宣讲队”、“科技大篷车”,让服务向基层群众延伸;在企业,推广“绩效党建”、“责任党建”等成熟案例,东强公司“人才党建”被评为盐城市服务型党组织最佳工作案例。
东台市2013年度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情况表
表2
类别 设置项目 人数(个)
党委(工委) 总    数 83
其中 镇党委 14
市直部门党委 24
农场党委 2
市直企业党委 7
市直党委所属事业单位党委 5
市直党委所属企业党委 1
镇(区)党(工)委所属企业党委 3
村、社区党委 17
工委 10
党组 总    数 25
党总支部 总    数 502
其中 村、社区 374
机关 20
企业 59
事业 39
其他 10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抓思想理论建设,在学习实践中锤炼党性。通过定期理论学习、手机“微短信”、研讨交流、发放学习手册、编撰《东台组工》专辑等途径,认真学习上级组织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提升组工干部的思维层次和政治理论水平,先后发表理论文章30多篇。组工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信息工作年度考核积分位居盐城各县(市、区)首位,进入全省前8名。二是抓队伍能力建设,在服务发展中增强本领。优化整合职能科室,选优配强部机关中层力量。建立“跟班”学习制度,安排组工干部在全年举办的基层干部轮训班跟班学习。推行“上挂下派”培养方式,推荐部机关两名同志到上级组织部门协助工作,选派1名同志挂任“第一书记”,抽调5名同志到市招商引资和创卫指挥部脱产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在高效运行中树好形象。部领导班子带头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坚持用制度的笼子约束组工干部和权力运行,努力树立公道正派形象。积极发扬民主,完善部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干部任免、党费支出等重大事项事前充分酝酿、决策时广泛听取意见。注重作风建设,专门出台作风建设6项细则,健全部机关工作联系点制度,促使组工干部优良作风的树立走在全市干部队伍前列。
【构建干部链式培养机制】  年内,市委组织部按照立足长远、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切实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不断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相关做法先后在《中国组织人事报》、《盐阜大众报》、《党建与经济》等媒体专题报道推介。一是“两荐两试”选苗子。结合年终考核、日常调研、召开座谈会、处理重大信访案件等工作,重点从基层一线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发掘群众公认的好苗子。“两荐”即组织推荐、群众举荐。打破身份、学历、资历等限制,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优秀村书记、大学生村官中民主推荐一批优秀人才。“两试”即“综合知识考试和结构化面试”。从235名入围人员中遴选出90名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人员列为科级后备干部,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进行全员培养。二是“两岗两师”引路子。坚持重心下移,实施一线锻炼,根据科级后备干部专业知识、个性特点和能力特长,安排29人到“四区”、城建和信访一线“顶岗”锻炼,参与挂职单位日常考核,其余61人均安排到本单位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实行“换岗”锻炼。推行“导师培养机制”,分别对后备干部配备“政治导师”和“业务导师”。明确51名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政治导师”,定期与挂职干部进行谈心交心,引导他们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安排90名分管负责人担任“业务导师”,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与指导,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帮扶,引导后备干部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三是“两考两定”进班子。建立“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机制,通过工作月报、随机检查、群众座谈、实绩勘验和集中考核等形式,全面了解90名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工作成绩。采取“定向推荐、定向选拔”方式,对其中9名表现突出、相对成熟的年轻干部适时建议市委提拔使用。
【实施“东亭英才计划”】  年内,东台市委组织部以实施“东亭英才计划”为抓手,持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共引进申报国家“千人计划”7人(自主申报4人),成功引进1个外籍院士团队、1个省资助创新团队、5名省资助“双创”人才(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连续第六次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
接轨上海吸纳人才  以第三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为契机,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对接长三角地区院士、“千人计划”专家,19名人才在峰会主题论坛签约,22人获“盐城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助,3名人才入围创业大赛决赛,1名“千人计划”专家落户东台市创业。
面向海外集聚英才  依托海外人才工作站,先后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21名,其中4人申报国家“千人计划”。实施3个引智项目,南非克瑞斯等3名外国专家落户东台。
服务企业广揽贤才  围绕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纺织机械等特色产业,开展“百家企业进院校”、“百名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等活动,推行50强规模企业“一企一校一博士”挂钩结对服务计划,为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36人(其中申报省“双创计划”23人、市“双创计划”36人)。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两次推介。
借力科镇团以才引才  发挥科技镇长团与高校的天然联系,与中国地质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组建8个校地创新联盟,帮助和信石油引进外籍院士,成功申报入选省创新团队,取得历史性突破。与南林大共建“东台林业产业研究院”,并申报省重大载体建设项目。组织开展5场专题对接活动,30多名专家、教授到东台市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21项,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向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  年内,东台市加大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先后从市直部门选派82名党员负责人挂任60个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人事报》、《党的生活》、《盐阜大众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变“随机指派”为“按需选人”  重视实地调研,摸清村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听取镇村主要负责人意见等方式,掌握经济薄弱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期盼“第一书记”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资源背景等第一手资料。按照“人岗相适、用其所长”的原则,在源头上把好选派关口。实施“人选村、村选人”的双向选择方法,按需下派82名“对口书记”,为帮扶出成效打下基础。
变“全面服务”为“重点服务”  因村制宜谋划发展。结合60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实际,制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富民强村发展规划。配强组织服务发展,协助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9人,一批发展领头雁在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147名新当选村干部、1948名村级后备干部成为经济薄弱村服务主力军。创新载体推进发展,全年引领新办各类农业合作社33个,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8个,成立家庭农场11家,发展现代农业446.67公顷(0.67万亩),帮助招引项目19个。
变“单兵作战”为“合力攻坚”  发挥部门优势,增进条块互动。以“第一书记”为纽带,集中国土、住建、税务等部门优势资源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等难题。加强工作对接,增进优势互补。除指导、协助村书记开展工作外,“第一书记”还兼任环境整治、稳定维护等工作“第一督导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年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2件,化解矛盾纠纷14件。
变“短期联系”为“长期帮扶”  规范日常管理,先后出台驻村目标承诺、日常督查、民情日记、考核激励等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实行市委组织部负责宏观管理,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构建接续推进制度,对“第一书记”岗位变动的,及时明确选派单位调整接替人选,实现工作无缝对接。建立定期交流制度,镇党委每季度全面了解“第一书记”履职情况,每半年向派出单位反馈一次,定期交流观摩,促进共同提高。建立“三述三评”制度,每年分年中、年末两次组织村“第一书记”进行述举措、述实绩、述规划,召集党员群众投票评议,涉农、审计部门实绩评审,市镇组织部门综合评定。是年,8名“第一书记”实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记功表彰,6人受到提拔重用。
【“三上三下”提升组工干部素能】  年内,市委组织部以突出“业务精”要求为目标,以落实“三上三下”举措为抓手,全面加强组工干部素能建设。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盐阜大众报》、《党建与经济》分别予以报道推介。“三上”:一是“上短信”学习业务。开展组工业务“微短信”学习活动,打造既快速传输又方便自学的手机学习平台,先后利用手机群发技术编发学习短信180多条。二是“上讲台”交流心得。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上级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定期召开组工干部学习研讨交流会议,8名组工干部“上讲台”畅谈学习体会,10名组工干部在《盐城组工通讯》、《东台组工》笔谈学习心得,市委组织部加强自身建设的调研文章入选盐组部调研成果汇编。三是“上级挂”提升能力。实施组工干部“上挂”培养机制,先后推荐两名组工干部到中组部、盐城市委组织部协助工作。“三下”:一是“下企到户”挂钩服务。部领导分别挂钩服务5家“222工程”(东台确定2家企业上市、20家企业重组、200家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项目、1家“双十”企业(东台市十大规模型企业和十大成长型企业)。部机关同志结对帮扶溱东27户贫困户,先后捐赠物资2万余元。二是下派挂村“第一书记”。选派1名组工干部挂任梁垛镇张倪村“第一书记”,帮助化解债务20多万元。三是“下到部门”脱产工作。全年共抽调安排5名部机关同志到市招商引资指挥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脱产工作,在经济、城建等重点工作领域一线贡献力量。“三上三下”措施的推进,有效提升了全市组工干部素能。在盐城市组织工作年度考核中,市委组织部自身建设考核取得较好成绩,组工信息进入全省前8名,组工网宣工作经验编入省委组织部《架设党群连心桥,共谋和谐新天地》一书。全年组织系统有6名同志受到上级组织部门和市委表彰。
(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