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毕沧耕:毕将军故乡行

文章来源:东台党史方志 发布人:mhsky 点击率:17263 发布日期:2013/1/5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在师政委任上曾被媒体誉为“学习型政委”,东台籍第一位正军职少将


     人物简介:毕沧耕,1951年9月出生于东台三仓一仓街,男,汉族。曾用名毕昌根,笔名毕昌耕。三仓中学高中毕业,1972年入党。

  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科长、副部长,航空兵某团政治委员,航空兵某师政治部主任,1993年任航空兵某师政治委员,后历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西安基地政治委员,2002年2月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2001年7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研究生学历。


  10月4日上午,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已经10多年没有回一仓村的毕沧耕少将,冒着细雨,作了早就计划了的故乡之行。

  听说将军回家来了,村党总支书记王秀芹和村里的其他干部,早早就迎候在村部门前。

  村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毕沧耕将军,在村部会议室刚落座,就把和村干部们的会面当成了一次基层调研活动,急切地了解起情况。

  村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问题,除了少数老弱病残的特困户外,一般家庭都砌了楼房,全村的整体生活水平,可以说处在镇和市的偏上水平。见将军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王书记一一汇报着。

  全村现在有多少户人家,属于特困户的占多少,特困户的生活怎么办?

  全村现在有三千多户人家,比你在家时多多了。因为现在的一仓村是由原来的三个村合并成的,而一仓是有影响的老村,就保留了一仓村名,现在的特困户大多是因病因灾造成的,全村总共有30多户,他们都享受着最低生活保障……。

  交谈从群众的生活到子女教育,从看病、住房到村干部的工作,将军一一地询问着,倾听着,听到开心处,禁不住地把手搭到了儿时老伙伴的肩上,特别是听说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走在镇和市里的前列时,将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入伍前,将军曾在村里当过团支部书记,面对村部现在漂亮的办公楼,他走进楼上的每个办公室都仔细地看了个遍。

  离开了村部,将军又专程赶到了当年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家。看到将军带着礼品,冒雨来看自己,老支书全家都很感动,共同回忆起将军当年在大队时的生活劳动情况。

  回到出生地的老家,看望了弟弟和弟媳后,将军来到了三仓烈士陵园。从纪念碑到八角亭,将军一一地瞻仰着,作为一名军队的高级指挥员,他对那些为祖国的解放而献身的先烈们表示着深深的敬意,当走到三仓保卫战纪念亭前时,将军抚摸着亭里的碑,唯一一次主动提出了拍照的要求。

  在粟裕事迹陈列室,将军对园里的领导同志说,粟裕是新四军的杰出将领,同样是我军的杰出将领,不能把烈士陵园只看成是新四军一师的烈士园,要办成新四军英烈的纪念园,这样,影响就会更大,就更能得到各方的更多支持。随即,将军拿出两千元,作为自己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点心意。

  面对将军对家乡的关爱,记者也禁不住把早已闷在心里的一点想法向将军掏了出来:现在泰州开通了到北京的火车,可在东台不停啊,如果这趟列车能在东台停留哪怕三分钟,多少新四军的老同志就能很方便地来三仓老区看看了,东台人也就能很方便地上北京了,那对东台的发展肯定会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将军听了,欣然点头赞同:只要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争取,我一定会尽全力配合。

  汽车驶离了生他养他的一仓村故土,将军并没有回望,但将军对故乡的浓浓眷恋,分明写在他那深情的眼光里,永远珍藏在他那滚烫的心田中。

(节选自朱亚龙主编的《当代东台人》)

下一条新闻:东 台 辛 亥 光 复 记 上一条新闻:没有了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地址:东台市北海路 邮编:224200 联系电话:0515-89561515 联系传真:0515-60601515 
CopyRight © www.dtdsfz.com 东台党史方志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05007441号